从《觉醒年代》看历史上的女性角色如何走向边缘化(新增《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
曾用真名玩豆瓣 (Kira) 2021-05-08 11:39:06
森真子测试 1.作品中至少要有一个女性角色 2.这个女性角色要有自己的故事情节线索 3.女性角色的故事线索可以脱离其他男性故事线索独立存在。而不是为了支持其他男性角色的故事线而设立 觉醒年代的高君曼角色的设定完全是森真子测试的反面——蓝妹妹原则 一组男性角色中只有一个女性角色,且是套路化的。里面传达的信息很明确。男人是普遍的,女人是特例。男人是重点,女人是辅助。男性角色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女性则是套路人物。男性定义一个群体的核心价值和故事发展,女性只因为她和某个男性有关系而存在。 觉醒年代得最佳编剧,德不配位
来自 豆瓣App -
boiling water 楼主 2021-05-08 12:14:39
你这种论调楼里出现很多次了,我发帖的时候就想到过会不会是这种声音更多,幸好并没有。这剧虽是时代剧,却是2021年播的剧,我不会要求1921年播的剧不边缘化女性,如果作为男生,有这种思路我并不意外,如果是女生也默认这种行为,那才是自欺欺人
来自 豆瓣App -
Scarlett (认真·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 2021-05-08 12:43:27
虽然剧是当下播的剧,但编剧可能并不想以现代人的视角呈现当年的故事,只想尽量真实地还原当年的情景,并不想要投射现在的价值观进去,如果是编剧对历史中的女性改编的不对,那是编剧的错,如果是时代观念造成的,那是时代的问题,应该批判,如果是我对那几位女性原本生活认知不到位那是我的问题,你也可以批评。但我想表达的是,不需要为了符合现在的价值观而特意改编一些剧情,完全可以多来一些女性视角的影视剧,大女主的剧不要再围绕着皇权、男权、感情兜兜转转,女性也可以搞事业好嘛,我们需要争取和解决的问题是就业机会不平等,是职场对婚育女性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是社会在消费女性却不给女性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的问题,但也有很多女性挣脱出了这些束缚,这些其实都是很好的题材。
来自 豆瓣App -
boiling water 楼主 2021-05-08 12:51:08
编剧对历史中的女性改编的确有问题,你对这几位女性认识也的确不到位,我没有要求编剧“改编”历史,而是希望他“还原”。当然我并不觉得这是你的错,因为打一开始你或许就没机会知道,影视作品对人民群众的开智作用不容小觑,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看到《娘道》,不愿意看到革命女性在厨房被吆五喝六,这是我想发帖的原因
来自 豆瓣App -
岚漫漫 2021-05-08 13:04:31
编剧可以不投射现在的价值观,但是却不该忽视当时真正历史上的先进女性的价值观,或者把先进的女性的真实角色改造成符合他们为男性服务的“贤妻良母”价值观,这就是偏颇的刻板的混淆历史真相的,因为当年的女性并不是这样。而我们之所以有了现在的价值观,由来也正是因为100年前那样的觉醒,这个觉醒当然包括女性的觉醒和妇女运动,不但不展现出来反而还要刻意编造“贤妻良母”形象,不得不说创作团队的思想落后于当时的革命者。
来自 豆瓣App -
nobara 2021-05-08 14:17:22
路过,再来留言。 一直都觉得日本晨间剧的形式很好,自己和妈妈都很爱看。起码都是宣扬的历史上正面女性角色,她们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们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奋斗,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觉得很多人在《觉醒年代》,《我的姐姐》这种片子里关于女性形象里一个误区就是,影视作品越往下乘的方向拍、越展示一个大众习惯的女性角色,女性选择,才觉得真实和深刻。但往往,这种“真实”是最让人绝望,最没有意义的。它只让女性观众,被洗脑,认命,囿于小情小爱、家庭、厨房,认为自己对命运无能为力。这就是大众传媒的力量。 更要注意的,即使历史上的杰出女性形象一再被隐去被忽视,还是有非常多的优秀女性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古有武则天、李清照,今有葛健豪、屠呦呦、董明珠、张桂梅。难道这些石破天惊的女性不是出现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她们就是在她们的年代和社会中格格不入的叛逆者。 当影视作品完全有能力塑造一个自主的,强大的女性时,他们选择塑造一个依附的,懦弱的女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讨论这些影视作品为什么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讨论所谓的“大女主”作品缺少什么。 在当今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就是要抵制贤妻良母,抵制《娘道》,我们需要斯嘉丽,需要徐长今,需要天野秋,需要敢于反抗,勇敢追逐自己梦想和事业的“大女主”!
-
nobara 2021-05-08 14:22:16
所有的糟粕在年代剧,历史剧中以"还原历史"的由头,满口仁义道德,伟光正地被拍出来,大肆宣扬,只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极坏影响!
-
胖(๑•́ ¿ •̀๑)达 2021-05-08 14:45:23
可编剧导演偏偏在以一个现代男人的视角来呈现当年的故事,当年那些女人的人生高光时刻不是仅仅辅助男人为夫为父
来自 豆瓣App -
Haileyday 2021-05-08 16:14:47
对,我觉得这个处理真的很失败。蔡公1920开放北大女禁就是在五四之后,我以为心刚去世后白兰应该顺理成章会上北大,结果最后白兰跟另一个男同学在一起又出国留学了…白兰这个角色就很缺乏“独立人格”,心刚在的时候她就一直跟着心刚,五四的时候心刚去世了她就跟着在陈家,后面又跟着海威出国念书。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虽然她出国念书也是进步思想,但是觉得这个处理实在差一口气,给我感觉好像心刚在的时候“依附”心刚,心刚不在了又找了另一个男性角色“依附”着。我更想看到心刚去世后她作为北大首批女学生入学 结果这么一条饱满的女性发展线自我阉割了
来自 豆瓣App -
咖喱猪排饭 2021-05-08 16:49:50
说实话,那种剧我还能理解一点,本来就是一群思想落后的人的故事。所以娘道甚至大家都不喜欢的清平乐我都能理解。那就是一群封建人的思维,本身就该被批判的。 但是这个剧,核心是解放思想,主角也是超脱于当时社会思想,具有先锋性的领头人。而且有些人物无论历史还是剧里的人设都是尊重和能看到女性力量的设定,但没有做出一些展现,是很遗憾和令人失望的。
只有成员才能发言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成都是怎么好意思营销宜居城市? (灰色面包)
- 原来孙卓不是郭振啊!! (独嘉继忆)
- 合规收养的叫养父母,从人贩子手上购买没有行为能力的小孩(... (小钟)
- 孙卓像不像台湾 (Mr.E)
- 《御赐小仵作》有番外了😭 (沈娇娇)